胆红素
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儿科疾病,主要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皮肤发黄。大部分新生儿的黄疸为生理性的,但也可能是病理性的,需要重视。生理性黄疸主要由大量红细胞破裂产生过多胆红素,加上肝脏代谢能力较弱引起。其他类型包括溶血性黄疸(如ABO溶血)、阻塞性黄疸(如先天性胆道闭锁)、母乳性黄疸(母乳中孕二醇影响胆红...
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至3天出现,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。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第4至第5天达到高峰并逐渐消退,而早产儿的黄疸可能在3至5天内出现并在5至7天达到高峰,消退时间可能延长至2至4周。病理性黄疸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胆红素水平异常高,则需医疗干预。在家评估黄疸可通过观察皮肤和眼睛的颜色...
导语从小便的颜色,可以判断是否患病。正常小便为浅黄色透明,颜色受尿胆红素影响。尿液清澈表示水合作用充足,亮黄色可能因维生素B及胡萝卜素过量,棕黄色或深黄色则可能因脱水。尿液中带血丝可能与剧烈运动、药物或疾病相关。乳白色小便常见于丝虫病等,淡红色或棕红色尿液可能为血尿。尿色异常需警惕,不同颜色可能代表...
宝宝出生后,常会发现其皮肤和眼球呈黄色,这即是新生儿黄疸。黄疸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种,多数婴儿会自然恢复,但早产儿或病态新生儿需特别关注。正常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三四天显现,由体内胆红素增多并在皮肤沉积引起,随着肝脏功能成熟,一周内自行消退。异常黄疸则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,由过多红细胞快速破坏导...
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哺乳期间出现的黄疸现象,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发生,表现为皮肤颜色逐渐变黄,但宝宝的食欲、睡眠和精神状态良好,肝功能正常。此现象的发生率约为1-2%,可能与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,导致胆红素在宝宝的小肠中被重复吸收有关。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,早发型与生理性黄疸类似,通...
肝癌黄疸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,表现为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的皮肤、粘膜、巩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黄染。正常血清中总胆红素浓度范围为1.7~17.1umol/L,超过34.2umol/L则出现黄疸,而无明显黄疸但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的情况称为隐性黄疸。肝癌黄疸主要由溶血性、肝细胞性、胆汁郁积性和先天性原因...
尿液颜色是疾病“信号弹”,不能轻视。乳白色尿多因乳糜返流,有先天和继发因素;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等;蓝绿色尿常见于绿脓杆菌感染;红色尿为肉眼血尿,病因多在泌尿生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;深红带黄色尿见于胆红素尿;黑褐色尿常见于酚中毒等;血红蛋白尿常见于疟疾等,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