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黄疸常见,原因多样。胎儿红细胞破裂致胆红素升高,肝脏不成熟致生理性黄疸;血型不同易溶血性黄疸;先天性胆道畸形致阻塞性黄疸;母乳含孕二醇致母乳性黄疸;感染病毒细菌致感染性黄疸。要多晒太阳、及时治疗,避免核黄疸等严重危害。

新生儿黄疸的原因

1. 生理性黄疸

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黄疸,这主要是因为宝宝身体胆红素代谢发生紊乱,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,使皮肤、眼球和黏膜部位发黄。
新生儿黄疸多数是生理性的,这是因为胎儿时期母体为了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求,会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红细胞。小宝宝出生后,这些红细胞会慢慢破裂,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,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。再加上新生宝宝的肝脏尚未完全成熟,代谢能力较弱,就更容易出现生理性黄疸。
这类黄疸不必担心,让孩子多喝母乳,多排尿即可。

2. 溶血性黄疸

母亲和孩子的血型不同也会引起黄疸,最常见的是ABO溶血。
亲子两代血型和患有溶血性黄疸的几率有很大关系。孩子出生后一天内会出现黄疸,随着时间的推移,症状会变得越来越严重。
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黄疸,需要及时就医,进行血型检查和相关检查,确定黄疸的具体原因,并及时治疗。

3. 阻塞性黄疸

阻塞性黄疸是因为小宝宝出现了先天性的胆道畸形,最常见的就是先天性胆道闭锁。
儿童出生后的1~2个星期后出现黄疸,而且颜色会越来越深,大便颜色也会变成浅黄色或者白陶土色。
如果怀疑孩子患有阻塞性黄疸,需要及时就医,进行胆道检查,确定具体病因,并及时治疗。

4. 母乳性黄疸

母乳里面含有的了孕二醇,会降低婴儿身体中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,从而引起黄疸。
一般只要停止母乳一个星期左右就能缓解。这类黄疸不必过于担心,也不会引起孩子的不适感。

5. 感染性黄疸

感染性黄疸是因为婴儿受到了病毒或者细菌感染,所引起的肝功能受到损伤,从而导致黄疸。
大多数属于宫内感染,尤其是受到了乙型肝炎病毒、巨细胞病毒、风疹病毒或者弓形体的感染。
败血症的黄疸是因为受到了细菌感染所引起的,孩子黄疸会持续不退。
如果怀疑孩子患有感染性黄疸,需要及时就医,进行感染检查,确定具体病因,并及时治疗。

新生儿黄疸的危害

新生儿时期,任何原因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达20%以上时,间接胆红素可进入脑组织,而使脑组织受损,发生核黄疸。
所以,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,特别是未成熟儿,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。
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-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、嗜睡、吮奶无力、肌张力减低、呕吐、不吃奶等症状。此时如及时治疗,可以完全恢复。
如果黄疸持续加重,可出现发热、高声尖叫、抽搐甚至角弓反张,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经治疗存活者,多遗留有严重的智力低下、手足不自主乱动,或伴有眼球活动障碍、听力减退、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后遗症。
出现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及时就诊,避免影响宝宝发育。
温馨提示:平时应该让孩子多晒晒太阳,因为在紫外线的作用下,能把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直接转化成水溶性的物质,跟随着尿液排出体外。若是孩子黄疸比较严重的话,应该在医院进行紫外灯照射,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把眼睛遮蔽好,防止对视网膜带来损伤。另外要使用尿布,再做好生殖部位和肛门的清洁,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中药药剂来帮助排除黄疸。
总之,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儿科疾病,但它也可能对宝宝造成严重的伤害。因此,家长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,如果发现宝宝出现黄疸,应及时就医,进行相关检查,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,以确保宝宝健康成长。

新生儿黄疸常见且原因多样,生理、溶血性、阻塞性、母乳性、感染性等均可能引发。晒太阳、紫外灯照射、使用尿布等可辅助治疗,严重时会致核黄疸等严重后果。家长需警惕,及时就诊,莫让黄疸影响宝宝发育。

你可能想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