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诊心法要诀》言儿科问诊应以望为主,因小儿难诊,四诊中望诊相对可靠。小儿生理病理独特,治疗用药需依体质等区别对待。望诊可辨病情轻重、体质强弱及病症真假,四诊合参,助儿科诊断。
儿科诊断以望诊为主
望诊的重要性
《四诊心法要诀》中强调儿科问诊应以望诊为主,这是因为小儿难以表达自身病症,问诊缺乏可靠性。由于“有诸于内形诸于外”,望诊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外在表现,如神色、形态、苗窍、斑疹、二便、指纹等,相对可靠地推断病情。明代万全《片玉心书·指南赋》指出:“小儿方术,号曰哑科。口不能言,脉无可施,惟形色以为凭。”
望神色的意义
观神色对于判断病情轻重至关重要。神志清楚,双目有神,面色红润,呼吸平稳,反应灵敏者,病情较轻;精神萎靡或神昏,双目无神,面色晦暗,呼吸喘促或气微,反应呆钝者,病情危重。
察形体的意义
医生不仅要认识疾病的现证,还要从患者外形辨别体质强弱,以判断预后和治疗方向。筋骨坚强、肌肉丰肥者,体强少病;食少而肥者,多痰之体;筋骨薄弱、形体瘦弱者,体弱多病;食多而瘦者,多火之体。肥人按之如绵絮者,谓之无气,瘦人肉干着骨,谓之消瘦,均主死矣。
儿科诊治的特殊性
小儿体质特点
小儿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,并非成人简单的缩影。如“婴儿者,其肉脆血少气弱”、“脏脏柔弱,易虚易实,易寒易热”、“五脏之中肝有余,脾常不足,肾常虚……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”、“稚阳未充,稚阴未长”等均指出小儿所特有的体质特点。
用药的谨慎性
小儿体质弱,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不同,用药需谨慎。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有“其脏气清灵,随拨随应,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,则一药可愈。”清代医家吴鞠通《温病条辨·解儿难》又言:“其用药也,稍呆则滞,稍重则伤”,指出儿科治疗用药应根据体质、年龄、病情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,用药得当、及时,往往收效甚速;若用药不及时、准确,易变生它证;若用药不审慎,药量过大,没有中病即止,则易损伤脏腑。
四诊合参,辨病真伪
问诊的局限性
小儿往往无法准确表达病情,问诊存在局限性。但问诊仍不可或缺,可以了解患儿的感受和病情变化。
望诊与问诊相结合
望诊可以观察患儿的外在表现,问诊可以了解患儿的感受,两者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。例如,患儿诉腹痛,望诊可以观察其面部表情、腹部情况,以判断腹痛的真实性。
四诊合参的重要性
儿科诊断以望诊为主,但四诊合参,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病情。望诊可以判断病情轻重、体质强弱,问诊可以了解患儿的感受,切诊可以观察脉象,闻诊可以观察呼吸、声音等,四诊结合,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。
儿科诊断重视望诊,望神色能知病情轻重,察形体可辨体质强弱,四诊合参辨真假有无。小儿生理病理有别,用药需谨慎,望诊相对可靠。虽问诊有难,仍要结合望诊,准确诊断疾病。